欢迎您访问:通渭纪检监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甘肃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纪实
更新时间:2019-10-17 17:16:49  |  来源:甘肃日报  |  点击次数:1604次


斩断贪腐“黑手” 护航脱贫攻坚

——甘肃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纪实


庄浪县韩店镇花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宝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过程中,在其侄女张某某名下申报危房改造补助,违规套取14000元补助资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套取资金被全部追缴。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在广河县农村危房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导致鉴定结果失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继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文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公司检测分院副院长宋旭辉被降职,建工室主任康小军被免职。

天水市秦州区财政局拨付天水镇政府15户18.75万元危房改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时间达6个月,时任天水镇镇长柳瑞军、时任秦州区农村危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晓芸因履职不力、工作懈怠,致使部分危房改造户未能及时享受国家补助资金,两人分别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和通报批评。

……

这是省纪委监委今年通报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几起典型案例。

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制约着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的精准到位,啃噬着群众的获得感,是决战脱贫攻坚路上必须坚决打掉的“拦路虎”“绊脚石”。

如何打掉“拦路虎”、铲平“绊脚石”?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部署要求,坚持以上率下,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持续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今年1至9月,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1616件,处理335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75人,组织处理1593人,问责538人,移送司法机关37人。

以上率下,做细做实

为有效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省纪委监委坚持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奋勇前行,以上率下,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干”字当头,突出“实”字。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先后10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贵有恒,要在做实。

省纪委监委建立起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牵头联系指导市州和派驻机构的制度,制定《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2019年度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集中调研,直接深入到基层一线,聚焦具体问题,耐心“解剖麻雀”,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做细做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委监委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审视问题,将专项治理和整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力度加大,成效明显

专项治理,之所以“专”,就是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日常工作中单列出来专门抓,做到专门调查、专门统计、专门研究、专门部署、专门巡视、专门整改。

为此,省纪委监委制定下发《“专起来抓”六项机制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专起来抓”的六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市县纪委监委照单落实,实现有“专”可循、有纲可“抓”。

同时,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半年分析研判、年底考核评价制度和“五个一批”工作机制,压实贫困县纪委工作责任。从省纪委监委机关和派驻纪检监察组选派27名年轻优秀干部担任深度贫困县区纪委副书记,专抓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充分发挥“传感器”“监督员”“指挥员”“直通车”“观测站”“实验点”六项作用,延伸基层监督链条,及时传导责任压力,放大监督效应。

永登县成立以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主抓责任,切实把“专起来抓”责任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受理扶贫领域线索46件。

2019年全省贫困县区纪委书记第一次工作例会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专起来抓”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专项治理工作成效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1至9月,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1616件,处理335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75人,组织处理1593人,问责538人,移送司法机关37人。通过各年度数据对比分析,呈现出专项治理拓展深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良好态势。

腐败要查,作风要改

所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腐败要查,作风要改”,二者不可偏废。转变作风,最为关键的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深入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力纠正在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和喊口号、唱高调、光说不练,急功近利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至9月,全省共查处此类问题460件,处理1175人。

同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对干部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用第一、二种形态管住大多数,避免党员干部由小错演变成大错、由轻微违纪滑向严重违纪违法,防止“小病”变“重疾”。今年1至8月,全省查处扶贫领域人员中,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共处理2605人,占93.2%。

临夏州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摆在日常监督突出位置,会同州作风办组建3个工作组,先后两次对8县市脱贫攻坚“冲刺清零”核查质量、户籍清理、“一卡通”专项治理、扶贫项目建设、一线干部作风等情况开展暗访。今年以来,全州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5件,处理16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6人。

扶贫领域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还表现在部分干部结对帮扶流于形式。

为此,省纪委监委与省委组织部直查了3个省直部门4个县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对26个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

“部分村脱贫攻坚表册资料更新不及时……”

“个别帮扶队员责任意识不强,出工不出力……”

近期,陇南市武都区五库镇对本乡镇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自查。面对这些“火辣辣”的问题,五库镇认真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问题整改提升工作成效。

面对全区脱贫摘帽攻坚决胜的紧迫形势,武都区纪委监委今年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六看六查六落实”活动,集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0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人,诫勉谈话13人,提醒约谈17人。

动态监管,精准监督

如何才能使监督更精准,确保这些“点散、量大、面宽”的扶贫资金规范使用?

今年7月,甘肃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开启了“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实现了扶贫领域到人到户资金网上公示查询、后台数据对比分析的全程动态监管。

“这个平台开设的资金发放预审功能非常好,以前需要两三天审核的信息,现在几分钟就审完了,为我们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资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极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岷县清水镇一名干部如是说。

截至10月15日,该平台输入数据涉及财政惠民惠农资金2005亿元,覆盖人口1984万,微信和网页版累计访问量超过6200万人次,接受群众投诉约14961条,已受理14360条、处理8131条。

“以前咱们村里很多人都对自己享受的补贴资金究竟有多少,都是些啥‘名堂’说不清楚,有些人生怕别人知道自己领了多少钱,经常藏着掖着,现在好了,只要一查,全都一目了然。”长期在外务工的会宁县新庄镇泉坪村某村民在村里的微信群里感叹道。

6月19日一大早,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王某惴惴不安地来到镇纪委办公室,主动交代他通过“一卡通”违规享受低保的问题,并足额退还违规领取的资金,诚恳表示接受组织处理。

这是白银市纪委监委发出《关于限期主动说清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的通告》后,接到的第1016起主动说明问题并上缴违纪资金的案例。

今年4月以来,由省纪委监委牵头开展的“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累计发现具体问题27.8万个,问题线索1959条,处理1436人;8098人主动说清问题,上缴返还和清退追缴资金3352万元。“一卡通”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明白卡”“连心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脱贫摘帽,主要是摘贫困县、乡、村、户的帽。县乡村三级干部,接触群众最为广泛、最为密切,绝大部分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解决好扶贫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县乡村三级也最为有力,需要围绕各自的工作重点,精准发力。

为此,在9月19日省纪委监委召开的2019年全省贫困县区纪委书记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省纪委监委提出明确要求,要在提高政治站位上持续用力、在分类推进专项治理上持续用力、在“冲刺清零”监督上持续用力、在提升整改实效上持续用力、在创新监督方式上持续用力、在精准问责上持续用力,以工作质效的提升,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全省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通讯员 王彬)


敬请关注
关注襄郡清风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惠农资金
下载惠农资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