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通渭纪检监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品读石照县衙
更新时间:2017-10-11 14:36:39  |  来源:通渭纪检监察网  |  点击次数:2599次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合川钓鱼城内,屹立着七百多年前的一座老县衙,它就是南宋石照县衙。品味石照县衙的题匾、对联,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人对清廉为官的追求,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幽微。

  石照县衙建筑在逐层升高的阶地上。位于县衙大门前的照壁以青石砌成,构成了县衙建筑的序幕。照壁南面正中是“石照县衙”四个大字,乃集北宋书法家米芾墨迹而成,书体潇散奔放,颇具刚劲雄快之势。照壁北面正中是“贪兽吞日”浮雕,浮雕中刻的是怪兽饕餮。饕餮是神话中的贪婪之兽,传说它吞下了无数金银财宝,但仍不满足,妄图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了个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场。古代基层衙署在照壁上刻绘“贪兽吞日”的图案,使每天进出官衙的官员与照壁打照面,达到时刻提醒官员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得贪婪残暴、祸害百姓的警示目的。

  石照县衙照壁后竖立石碑一通,一般称其为戒石铭。清代光绪年间编纂的地方志记载,从宋代开始,合州(合川古称合州)及属县衙门前均设立戒石铭。

  该铭碑阳为“思无邪,公生明”六字,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手书。“思无邪”三字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公生明”三字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将出自两本不同典籍的两句话缀合在一起,意在劝诫为官者心存高远,才能摒弃邪念,一心为民;心存公正,才能明察秋毫,廉明自持。

  该铭碑阴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意思是官员的俸禄来自于老百姓艰辛不易的收获,倘若老百姓受到虐待,上天一定不会宽饶。这十六字箴言是赵光义从后蜀孟昶的《诫谕辞》中摘录出来作为宋朝官员的官箴,并下令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

  经过照壁、戒石铭就来到了县衙大门,大门官联云:不负苍天,何论官阶只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县衙正堂是古代县令主持政事﹑宣明政教、审理案件的地方,为营造庄重严肃的氛围,正堂楹柱上悬挂官联一副曰:能辨秋毫,天理昭昭悬明镜;不容邪恶,威风凛凛有法绳。

  堂中北侧设县令审案的暖阁,案桌上陈列火签和“石照县令印”等,两侧竖立“石照县正堂”告牌等,暖阁上方悬挂“明镜高悬”匾。“明镜高悬”典出相传为东晋葛洪编著的《西京杂记》。“明镜高悬”本作“秦镜高悬”,据说刘邦率军攻入秦朝宫殿时,发现了一面能够照出人心善恶的镜子,后来大概是戏曲艺人将其改成了“明镜高悬”方便观众理解。“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断案公正,不仅是宋代官衙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后世亦然。

  县衙二堂在正堂后侧的台阶之上,是石照县令及其佐官处理日常公务和会见宾客的场所。堂前悬挂官联曰:临衙廉政,不懈躬身国事;重礼劝农,勿忘致力民生。

  二堂正壁高悬“清慎勤”匾额一方。古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清”“慎”“勤”作为为官从政的箴言,即“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居官三字符”。

  南宋石照县衙虽然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但其清廉为民的古风长存。(沈刚)

敬请关注
关注襄郡清风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惠农资金
下载惠农资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