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通渭纪检监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范仲淹题记岳阳楼
更新时间:2017-04-14 11:09:15  |  来源:通渭纪检监察网  |  点击次数:1794次

  公元1045年夏天,范仲淹出任邓州知州。忙完地方政务,他便在古色古香的花洲书院中,钻研孙子兵法,探索易经,赋诗为文,没有一点儿颓废的情绪。

 一年一度芳草绿,转瞬间便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天,巴陵太守滕子京遣人求见。这位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于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曾任环庆路都署兼应州知州,于前年(1044年)任巴陵太守,到任第二年就主持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派来的幕宾张相公见了满脸喜色的范仲淹,一边施礼,一边呈上滕子京亲笔写的一封《求记书》。

 来人说,修楼工程今年八月定能竣工;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范仲淹一篇名楼记胜。来人呈上《洞庭晚秋图》,里面描绘了岳阳楼与八百里洞庭的盛貌。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导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范仲淹反复观摩滕子京托人带来的《洞庭晚秋图》。岳阳楼建在城墙上,有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上有蹲兽,上下有斗拱,每一个斗的斗口上有两拱成十字交叉,插入装饰的昂头,昂头雕成各种形状,有龙头、凤头、云头等多种,排列规整,形似蜂窝,被称为鸳鸯交首如意斗拱。楼的顶端置有盔顶,盔顶上装有宝瓶,宝瓶是盔顶上的突出部件,由五个宝葫芦组成,陶质空心,上着琉璃,有黄绿二色,望去就像一位大将军的头盔。

 范仲淹是当时有名的清官,所为诗文,直抒胸臆,真气沛然。比如,《淮上遇风》《江上渔者》诸作,皆能推己及人,显示出宽仁爱物的博大胸襟。“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范仲淹深知这篇“岳阳楼记”不好写。尤其要写出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巴陵胜状,非有扛鼎的笔力不可为之。

 范仲淹年少时,曾苦读于洞庭湖畔的安乡兴国观,观畔有一鲸湖古渡,那景色有“白鹤横江点如雪,苍鲸喷水若添潮”之状。几十年浮沉、征战,虽然边塞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大漠风光烙入了脑海,但少年时在洞庭湖畔所得之印象,仍旧清晰。

 岳阳楼雄踞巴陵城西,俯瞰洞庭,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为“江南三大楼”,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在此吟诗作赋,其千古绝唱,数不胜数,要想独树一帜,写出一篇气吞山河,堪与岳阳楼般配的雄文,谈何容易!阅世很深的滕子京曾反复作了抉择,觉得范仲淹的光辉人格和不同凡响的经历,足以支撑他谱出一篇使名楼增色,名传后世的颂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数月之间,范仲淹闲暇里耿耿于怀的就是滕子京的委托。多年养成的习性,不经过深思熟虑,他是不动笔的,何况这一次是撰写《岳阳楼记》。

 九月初头,家人想起这事还催问了几次,范仲淹只是按笔不动。其实,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的触角特别敏锐。一忽儿,他飘到了黄鹤楼:李白伫立楼头,看了崔颢的题诗,这位谪仙人服输了!直到后来登上金陵凤凰台,才赢了个后来居上。转念间,他又想起王勃作《滕王阁序》,流光溢彩,字字珠玑,震惊寰宇……

 是年九月十五日夜,范仲淹久久凝视着墙壁上的《洞庭晚秋图》,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从洞庭洪波之中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三闾大夫,看到了老泪纵横的脸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形象。哦,这位老夫子真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啊……他终于找到了抒发自己生活理想的亮点!太湖之壮阔,鄱阳之浩渺,巴陵之雄浑,使这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士夜不能寐。

 秋天的夜凉爽爽的,谯楼鼓打三更,范仲淹秉烛疾书,以他独有的洞察力描绘着洞庭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在春光明媚的时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番出色的描绘之后,范仲淹移步环视夜空,顿觉心胸之亮,如灿烂星汉;心怀之阔,如朗朗长空。天下之仁者,从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啊!

 于是在吟哦之际,他笔锋突转,如燧石撞击,雄鸡一唱;似夜色迷蒙之时,月出于东山之上;宛如大海浮金,一轮旭日跳出天地之间!他将自己大半生的忧乐,瞬间铸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世名句!

 从此,《岳阳楼记》镶嵌在琼楼玉宇之中,像那岳阳楼顶上的头盔,放射出万世不灭的光焰!(何俊 李世俊 来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敬请关注
关注襄郡清风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惠农资金
下载惠农资金APP